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方式之一,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和获得发展的最佳途径。我国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给予孩子们快乐,由内在动机引发,是相对自由的。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模仿各类人物、动物及各种事件,使好奇心得到满足;兴趣得到发展,然而,由于自身认识能力,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局限,幼儿自发的游戏往往是简单的、盲目的。只有在教师及家长的正确引导下,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一、在游戏培中养幼儿的观察力
观察是开发幼儿智力、丰富幼儿才能的先导,是幼儿最重要的生活实践。幼儿观察力的发展,对其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发展智力及良好的心理品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敏锐的观察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培养获得的。为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幼儿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幼儿园主题活动方案,然后组织各种游戏。这样,激发了孩子的观察兴趣,使孩子逐渐养成做事动脑筋的习惯,从而使求知欲也更加旺盛。
二、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进步,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从而把孩子培养成富有想象,富有创造的人。当孩子在头脑中想想出一种新形象时,应帮助孩子通过说﹑表演等有效的形式把完整的形象表达出来。
三、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呼吁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他认为,“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创造的能力”,“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在幼儿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开动脑筋,按照颜色﹑形状﹑大小等规律设计除了一条条美丽的项链,体验到了成功和快乐。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游戏有多种。如: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只要老师在日常的幼儿教育活动中给孩子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科学引导,使他们能够大胆想象,自由思索,并以极大的热情去尝试自己的新思路,新模式,使这种创造力得以升华。
四、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作为幼儿教师,你会发现班上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性情比较孤僻,见到陌生面孔的人就显得很腼腆,很难跟不熟悉的小朋友相处和玩耍,小班孩子表现更为突出。针对这些孩子,老师可以通过角色表演等游戏来改变幼儿的这种状态。在幼儿园活动方案实行的过程中,让幼儿共同商定主题,制定规则,互相影响,互相监督,这样,不但加强了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还有利于克服不良倾向,培养合作精神。对个别幼儿、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从而也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五、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
专注是孩子需要培养的一种品格,它是一个人能高度集中于某一件事情的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作家西塞罗说过:“任凭怎么脆弱的人,只要把全部的精力倾注在唯一的目的上,必能有所成就。”因此,专注力的培养,对孩子一生都有良好的影响。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
实验早有表明,孩子的注意力在游戏中有较强的稳定性。游戏能够引发孩子的兴趣,在娱乐中培养孩子专注力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比如,在学习字母的时候,教师可以故意藏起一些字母,让孩子去找丢失的字母。同样,钓鱼﹑托物走路﹑装水等游戏都可以较为有效的培养孩子注意力。这样的幼儿教育也会变得很有趣。
六、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对于个人形成良好的性格极为重要,自我控制能力并非生来就有,它是孩子在后天的环境中,随着认知的发展和教育的影响而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培养孩子这种素质,能使他们在没有外界限制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排除干扰、采取某种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幼儿教师可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游戏,并在游戏中结合自制力,坚持性,自觉性和延迟满足这四项自控能力培养的要素,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孩子们在游戏时通常会兴奋不已,出现不遵守秩序,乱跑、推拉别人等现象。老师们在幼儿园活动方案实行前,要事先讲解游戏规则,并制定一些奖惩措施,伴随着孩子自控行为的发生实施不同的措施。长此以往,他们的自控能力会很快提高,集体观念也会逐渐增强。
七、在游戏中提高幼儿的受挫能力
现代社会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得起挫折的良好心理因素,没有不屈不挠的勇敢精神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碰到失败和挫折,尤其是幼儿,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能力十分有限,经历和经验缺乏,更容易遭受失败和挫折。孩子们在优裕的环境中生活,缺少艰难生活的磨练,缺少挫折、失败的尝试,受不得委屈。
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从小到大,孩子不可避免地会碰到数不清的挫折。面对挫折采取不同的态度, 会对孩子个性的形成产生不同的结果:孩子在受挫折后如果得不到合适的引导常会失去自信,产生退缩感,甚至变得越来越软弱;如果得到合适的引导,孩子则会坦然面对挫折,从而培养对挫折的承受力、意志力。作为幼儿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他们学习如何去对待挫折,给予他们这方面的经验,使幼儿学会抵抗挫折,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对于以模仿为天性的幼儿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我在游戏中经常给幼儿提供可供模仿的勇于战胜挫折的榜样,来加深幼儿对挫折与困难的认识,激起幼儿内在的上进热情,进而转化为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信心、勇气和毅力。
挫折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正是引导孩子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坚忍不拔的品质。只有让幼儿参与到各种幼儿教育活动中体验生活、经历挫折,这样才能提高幼儿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所接触的生活面、知识面越来越宽,好奇心越来越强。老师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特点来进行幼儿教育,组织和指导他们的游戏,以便更好的发挥游戏的积极作用,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使其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