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幼教研究 >> 教师天地

促进家园通力合作的妙招

时间:2012-01-07  来源:cnsece.com  作者: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这是《纲要》对家园共育所提出的要求。作为幼儿教师,每天要面对的不仅是幼儿,还有我们的家长朋友,能够赢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是肯定我们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保证良好的保教工作的同时,做好家长工作,加强家园合作,便成为了教师的另一项职责。做家长工作有许多方法,但要与家长达成教育上的共识,做好家园共育工作,沟通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何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呢?通过几年的摸索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同行们借鉴。

     一、灵活,艺术地与家长交谈
    开展沟通工作,教师要保持诚恳,热情,执着的态度。沟通首先是一种情感交流,是心与心的交流,教师对每一位家长都要热诚相待,不管是否涉及到孩子的教育问题,都要与家长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这是取得良好沟通的前提条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恳中透出的是对孩子的热情和负责,是打动家长的“圣方”,遇到挫折,更应该执着的诚恳,不气馁,不急躁,不厌烦。 沟通时要讲究方法。与家长沟通是一门艺术,是需要讲究方法的。

    二、树立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家长的观念
    教师要站在更高的层面,以“换位”的思维方式,真诚对待每位家长,使他们了解到幼儿园的教学情况,体会到教师是在真诚地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而努力的,如:在大班时有位爷爷说应多让孩子们写字,别老让他们玩,听到这位爷爷的反映的情况后我没有急于解答,孩子进入大班阶段后家长普遍有一些焦虑:孩子们能不能适应小学生活?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与小学教师进行联系,请小学教师和家长座谈,谈谈孩子入学前应做哪些准备;同时,我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懂得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行为品德,注重幼儿语言交往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孩子入小学做好真正意义上的准备。

    三、日常的工作也不可忽视与家长的沟通
    教师应做有心人,在日常工作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每位家长的工作,进行相应的交流,沟通,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谈话。定期更换家园互动宣传栏,出示有关幼儿教育的各类信息,以及幼儿在园情况的有关信息,让家长深切感受到老师在关心每一个幼儿的成长与进步。有了这些日常的积累,遇到家长工作中棘手的问题时,家长还有什么理由责备我们 呢?家园共育,沟通是桥梁。只有幼儿园与家庭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才能达到家园配合一致教育幼儿的目的。
 
    四、以家庭,社区为依托,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家长志愿者活动。家长的潜力是无限的,在特殊时候,家长就是教育的专家。我们让家长走进教室,参与教学,使家长更加了解教师的工作及自己孩子的发展情况。我们根据家长不同的特长和兴趣,做家长老师。如有的家长根据自己的专业组织孩子开展主题探究活动,有的给孩子讲故事,有的参与活动区活动等等。有兴趣的家长还可以参与班级学习内容的制定,家长在参与活动中加深了对课程的认识,在为教学活动提供材料时表现得更为积极。如我班几位家长年纪轻思想活跃和班级教师的关系融洽也很热心班里的活动,因而我与他们经常的在一起商量班级活动,组织大型集体活动时,家长们参与幼儿园举行的各种大型活动,如家长参与的大型户外活动,亲子运动会、歌咏活动、亲子环保小制作、亲子服饰表演、亲子绘画等等,既发挥了主体作用,又了解了幼儿园教育及孩子的成长情况,同时通过参与增进了家园的沟通。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幼儿园、社会三大环境,只有三者互动时,才能使幼儿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沟通就是三者间的桥梁,让我们从沟通中寻求幼儿教育的真谛和快乐吧!让欢乐从愉快的沟通中开始,让不快在理解沟通中结束,我们真诚地希望通过规范管理、沟通交流、支持合作、资源共享的途径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促进幼儿、家长、教师三大人群的共同成长,促进幼儿园与家庭的通力合作,为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的幼儿教育环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