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幼教研究 >> 教师天地

幼小衔接教案:一分钟有多长

时间:2011-12-28  来源:nsece.com  作者:

  设计意图:
  在假期,我们让幼儿统计自己每天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等环节所花的时间。结果孩子们所花费的时间最长为90分钟,最短的为12分钟,大部分幼儿需要60分钟左右。从统计表上可以看出,幼儿的时间观念比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况比较普遍。如何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改变他们做事拖拉的习惯,提高做事的效率,为他们入小学奠定基础呢?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目的是想让幼儿通过体验,知道一分钟虽然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并逐步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必须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活动目标:
  1.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2.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为入小学作准备。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分钟能干什么”。
  2.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绳子,套环,弹珠和筷子。
 
  活动过程:
  一、交流:一分钟有多长
  老师:不久我们就要从幼儿园毕业,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大家都觉得要抓紧在幼儿园的每一分钟,那么你觉得一分钟有多长呢?(幼儿可能会回答“60秒”。)
  老师:60秒又有多长呢?
  老师:我们请时钟走一分钟吧。
  二、体验:一分钟能干什么
  1.一分钟有多长?(播放多媒体课件)幼儿观察时钟画面,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1)(教师出示钟面)我们都认识钟,请问哪一根针转一圈就告诉我们一分钟到了?(秒针。)
  (2)如果有的钟只有两根针,没有秒针,我们怎么知道一分钟到了呢?
  (3)教师小结:秒针走一圈或分针走一小格都表示过了一分钟。
  (4)现在我们让秒针走一圈,请大家体验一下一分钟究竟有多长。
  教师小结:秒针走了60秒,也就是一分钟。

  2.一分钟能做什么?
  老师:人们在一分钟里能做些什么事呢?老师上网查了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教师边播放多媒体课件边解释:)
  解答:一分钟人能跑200米。

  3.我们一分钟能做些什么?
  (1)我们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呢?你们想不想动手试试?
  (2)教师介绍操作内容,让幼儿知道每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3)秒针开始走时,大家要一起动手,一分钟到时立刻停下来,看看大家一分钟里能干些什么。
  (4)幼儿操作。
  (5)交流汇总,教师记录结果。
  A.请你数一下在一分钟里夹了几粒弹珠(穿了几粒珠子、几个套环)。
  B.请幼儿分组介绍一分钟的成果,方法是:一组幼儿依次报数,另一组幼儿仔细倾听,说出一分钟内谁做得最多。(教师记录幼JL的报数。)
  C.同样花了一分钟时间,为什么每组的结果不一样?
  结论:虽然时间相同,但每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较难,有的比较容易,所以结果也不同。
  D.我刚才发现穿珠子小组的小朋友虽然做的事情相同,可他们的结果也不一样,为什么?(当场让该组幼儿再次报数验证。)
  结论: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动作有快有慢,所以结果也会不同。
 
  三、讨论:如何珍惜时间
  1.前些日子,我们每个人对自己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所。花费的时间进行了统计,结果怎样呢?
  2.幼儿说说自己花费的时间。
  3.谁花的时间最长?谁花的时间最短?
  4.为什么大家都做了四件事,但花费的时间会相差那么大呢?
  5.做同样的事情时间花得多结果会怎样?时间花得少结果又会怎样?
  6小学生每天要自己安排时间,比如安排课间十分钟。谁知道课间十分钟要完成哪些事情?如果你拖拖拉拉结果会怎样?如果你抓紧时间结果又会怎样?
 
  延伸活动:
  在区角投放操作材料,让幼儿在规定时间内操作,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幼儿园有序而宽松的生活节奏,使幼儿对时间意义的理解和时间长短的体验较少;幼儿园、小学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和要求。使幼儿面临着种种入学适应问题的考验。幼儿教师在“我要上小学”的主题活动背景下,设计了“一分钟有多长”“整理书包”等系列活动,以帮助幼儿熟悉小学生活,萌发对当小学生的向往之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