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要上小学了,家长们心里多多少少会犯嘀咕:“我儿子就知道吃和玩,怎么看也不像个要读小学的人。”、“马上要上小学了,应该准备什么呢?”... ...幼儿在幼儿园较为自由,到了小学则需要系统的学习,因此幼小衔接重点是做好四个过渡:“心理过渡,培养独立意识;物质过渡,不与同学攀比衣着;习惯过渡,我是小学生,要遵守学校纪律;能力过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报讯) 近年来,家长对幼小衔接越来越重视:数学、英语、语文、珠心算……怕孩子上学跟不上,恨不得把小学一二年级的内容都教给孩子。但究竟什么是幼小衔接呢?家长们又理解多少?“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小心孩子趴在起跑线上。”采访中,专家如此断言。
40%儿童幼小衔接不顺利
“早在一年前,我们就做过一项关于幼小衔接的调查,调查显示:刚入学的儿童大约有40%会出现幼小衔接不顺利。”作为多届一年级新生的班主任老师体会很深:“我们发现,许多孩子自幼儿园进入小学后,特别胆小、孤僻,甚至上课尿憋急了宁可尿湿裤子也不举手请求上厕所。有的孩子上课不会听讲,作业不明白也不问;有些孩子特别自私,自己的东西别人稍碰一下就告诉老师……”
家长重识字忽略习惯培养
老师们强调,出现“异常”的不只是学生,家长的“病征”更严重。“记得一次让孩子们做“家庭成员信息”的调查,但很多孩子没交,原因是家长跟孩子说写拼音、做算术题才是作业。某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回忆道“开学之初,如何让学生按时交作业成了最头痛的事... ...”
某一年级老师曾对一年级新生做过一项口头调查:“晚上爸爸妈妈和你们都做些什么事情?”有的小朋友答妈妈教他写字,有的答去学珠心算……“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的角色变了,家长的期望值也变了。‘快乐’开始变得不那么简单。”老师说这么说道。
还有一种家长主张“让孩子撒开来玩”,“不要求幼儿识字、算术,同时也忽略对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一做法似乎也欠妥。”老师们认为,幼小衔接进行得不顺利,孩子就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也会表现为精神负担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等;甚至会导致人际交往不良、厌学,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等。
幼小衔接关键做好四个过渡
在平时的幼教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一些“幼小衔接”活动。老师不断重复着纪律要求,并以各种教学游戏吸引小朋友的注意,让小朋友顺利完成了课堂学习。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次转折,孩子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输,往往不是输在智力上,而是输在习惯上。家长要做的是引导孩子以积极的心态迎接上学。通过幼小衔接课程及活动,希望幼儿在成功过渡为小学生的同时,既学会了守纪律,又不失去原有的童趣和创意,这是幼小衔接的真正意义。
同时,幼小衔接对家长亦是重要时期。不少家长都对孩子升入小学感到压力,一名家长说:“小朋友要学习守纪律,我们也一样,要准时送他们上学,要指导他们学习和做作业,本来我们工作就忙,真有点担心做不好。”。为了让家长提前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在每年一年级学生入学前后,家长们也可以接受一些培训,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幼小衔接课程,帮助他们更快适应。
最后,幼小衔接重点是做好四个过渡:“心理过渡,培养独立意识;物质过渡,不与同学攀比衣着;习惯过渡,我是小学生,要遵守学校纪律;能力过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