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幼教研究 >> 教师天地

幼儿园室内环境布置的15个技巧

时间:2011-04-26  来源:www.baby-edu.com  作者:

   新世纪初,随着新《钢要》的颁布,环境创设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得到了学前教育管理有识之士的重视。它注重了环境的教育价值,具有较高的互动性,要求墙饰要与教育活动、教育内容相适应,体现幼儿的参与性。

 

    以"创设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物质环境"为宗旨,将教育目标和内容,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经验蕴涵在物质环境中,使幼儿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获得发展。

 

    一、整体设计、合理布局

 

    1.室内墙饰布局要合理,每面墙壁设计什么板块,教师要心中有数。

 

    如,教室后面主墙面,应该突出"主题互动",因为"主题互动"内容较多。其它小墙面可以设计一些常规性的互动内容。如,"好孩子棋"、"幼儿一日活动安排"、"字宝宝乐园"等专栏,这些专栏主题单一,不需要太多的空间。

 

    2.各个板块大小要匀称,高低错落有致,体现美学观念。

 

    高出部分,可以放一些供孩子们欣赏的作品。如"数字宝宝" "艺术作品"等。让幼儿在视觉欣赏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低处还可设计一些能与幼儿互动的或需要幼儿动手操作的内容,如 "小小气象角""字宝宝乐园"等专栏,让幼儿在与墙饰的互动中获得知识体验。

 

    3.墙饰布置要生动形象、富有美感。

 

    墙饰布置不仅仅体现教育价值,还应具有审美价值。我们在设计墙饰背景或图案时一定要美观,让孩子感兴趣,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布置春、夏、秋、冬主题时,先设计出不同的背景,再设计出"春姑娘""夏哥哥""秋姑姑""冬爷爷"的形象,使墙饰美丽、富有情趣,充满诱惑感。孩子们看到后特别喜欢,在一天天的参与、欣赏中,完成一幅幅美丽的季节画面。

 

    4.确定主题,明确目标。

 

    专家指出:互动墙饰的主题应该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并与教育目标和内容相适宜。本着这一点,我在确立主题墙饰时,有时是根据季节变换确立主题,有时是根据教育内容确立主题,有时是根据孩子的兴趣生成主题。我认为作为农村幼儿园来说,师资力量薄弱,幼儿经验缺乏,各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在创互动墙饰中,可以以预成课程为主,在此基础上逐渐丰富、发展和完善教育内容。例如:我班的"我长大了"主题墙饰,是根据课本中"我长大了"这部分教育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设计出"小时候的我"、"现在的我"、"将来的我"、"变化的我"四个小主题。通过这些小主题,让墙饰与教育内容和目标与幼儿互动起来,体现了主题内容随着学习活动的展开而不断发展和深化,使幼儿能不断主动获得有益经验。

 

    5.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创设互动墙饰中,有时我们选择的主题不在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上。要让墙饰与幼儿互动,达到教育目的,这就需要我们想办法去激发兴趣。例如:在设计"我进步了"这个专栏时,我先设计制作一个蜗牛形象,然后对孩子们说:这时一只可爱的蜗牛,他是来和你们做朋友的,他每天都在看着你们,看谁做得好,就给他升格,看谁做得不好,就给他退格,走在最前面的可以当一周的班长,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在以季节为主题的互动墙饰中,每换一次内容我都要进行一次谈话活动。如,布置"冬爷爷来了"主题时,设计完背景,就模仿老人的语气录了一段话:"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好,我是冬爷爷;秋姑姑走了,我就来到你们身边,我也有一些礼物要送给你们……"听到录音机里神秘的声音,孩子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6.积极参与, 乐于动手

 

    从内容的确定,材料的搜集,到图案设计与制作,都要有师生共同进行。把材料搜集当成学习的过程。本着孩子们能做的就放手让做,孩子们能想的就放脑让想的原则,哪怕是抹胶水这类的小事,也尽量让孩子亲自做,体现出幼儿的参与性。

 

 


    二、室内墙饰的具体布置

 

   (一)主题互动墙饰的布置

 

    幼教专家指出:"幼儿园墙饰大致可分为:与教育活动相适应的主题互动墙饰;常规性互动墙饰;各个活动区域的背景墙饰;其他功能区的背景墙饰和以装饰性为主的墙饰五大类别。其中最适合我们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特点的是"主题墙饰"。它具有师生的互动性,内容的广泛性,操作的灵活性等特点。主要特征:

    1.墙饰主题的范围设计五大领域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领域的关键经验。
    2.空间上以主墙面为主,有时可以有小墙面。
    3.与教育活动相呼应,两者浑然一体。
    4.墙饰主题可以是生成的,也可以是预成的。

    5.墙饰主题具有发展性和阶段性,表现出内在的逻辑联系,这些联系可能是横向的,也可能是纵向的,形成一个渐进的系列;可能是体现了儿童的学习具有多维度的经验背景,也可能是体现了立体的由浅入深的层次水平。

    6.墙饰是孩子们学习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记录,记录了孩子们重要的阶段性学习与活动成果。

    7.墙饰的内容和表征形成应有利于帮助孩子们梳理和提升关键经验,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墙饰的内容是在孩子们充分经历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以个人的学习、表达和记录为基础的。

    8.走向有价值的收藏方式,在教育活动告一段落后,教师要带领和指导幼儿将墙饰上的内容按序列和逻辑联系装订成册,制成图书,投放到阅读角,供幼儿阅读与分享。

 

    依据本理论,首先利用教室后面的主墙壁,根据不同的主题设计出不同的背景,然后围绕着一个个小主题,支持、引导幼儿不断与墙饰相互作用,在互动中促进其学习和发展,使之成为孩子之间、师幼之间相互交流与沟通的纽带,相互表达与分享的平台。

 

    (二)常规性互动墙饰的布置

 

    "充分利用室内的每寸空间,发挥其教育功能"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在我们的活动室内,除了布置大的与教育活动相呼应的主题墙饰外,还利用各个小墙面,创设出不同的常规性主题墙饰。如,'好孩子棋(比一比,谁最棒)""小小值日生""呱呱气象站""我们的一日生活""生日快乐"等,让孩子在与墙饰互动过程中体验成功、获得发展。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